发布时间:2025-02-21 17:47:57    次浏览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杭州市运河桥西历史街区的仿古建筑上挂满红灯笼(2009年2月5日摄)。6月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申遗成功,只是起点—写在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之际新华网北京6月22日电(记者姜潇、苑苏文、贾钊)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相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处。一条是现存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一条是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凝聚了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晶。而对于正在致力于文化建设与保护的中国来说,“一河一路”的申遗成功,只是又一个传承悠久文明、保护古老文化的新起点。跨国申遗,中国首次丝绸之路,是古代一条以丝绸贸易为主,通往西域的商路,是古代东方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技艺交流的重要通道。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对“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报世界遗产,并获得了成功。“丝绸之路项目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推动下的一个项目。”在离京参加本届世遗大会时,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曾对记者这样表示:“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在过去是没有的。可以说,这是我国第一个跨国项目。”跨国申遗,中国首次。不仅有助于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交流、合作,更能有效推动各地区、不同国家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说:“在申遗过程中,中国和其他两个国家的合作非常密切,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发展繁荣,也努力克服存在的各种差异。这次申遗成功,对推动不同国家发展的意义更加明显,也为今后跨国管理、文物保护提出了更多要求。”回首丝绸之路的历史起源,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作为一条中国连通西方、走向世界的路,丝绸之路寓意着友好与交流。“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在跨国项目中所取得的经验,为将来做好其他跨国项目打下坚实基础。”童明康说。“活态遗产”大运河,保护管理面临挑战大运河是由国家修建的最大的且最古老的内河水道系统,绵延3000公里,跨越两个直辖市、六个省,直到现在还和国民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陈同滨向记者感慨:“大运河是中国独立申请的唯一项目,虽然准备充分,但是难度也相当大。” “与丝绸之路不同的是,'活态遗产'是大运河的显著特征,因此在保护管理方面,挑战更大。”陈同滨告诉记者,“可以说,大运河在保护管理方面矛盾更为突出,解决起来更需要时间。但值得欣慰的,因为申遗的投入,大运河已经得到了比较完善的保护,这种进展可以用'伟大'来形容。我们为大运河能走到今天,感到自豪。”“申遗的最终目的是加强保护”申遗成功之后,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位申遗专家不断强调:申遗的最终目的还是加强保护。“不是申报成功就没事儿了。”陈同滨告诉记者,“其实很多项目在申请过程中,保护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甚至与国际水平接轨。但申报成功后,还需要加强进一步的管理,加大投入。比如提高保护的标准,从全新的局面开展保护工作。今后探讨的重点还要放在如何推动跨国保护上,三个遗产地国家要组建保护联盟,形成互相协商的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也认为:历史是民族的记忆,对一个民族、国家来说,有历史的记忆才会有凝聚力,而保持这种记忆的方法就是予以保护。“重申遗、轻保护”是一种短视行为,各地方政府要保持冷静头脑,不要因为申遗成功了就放松保护,不能把重点放在过度开发利用上,要让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新闻链接: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6月22日,船只行驶在大运河江苏无锡城区段。当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发(还月亮)新闻链接: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6月22日,船只行驶在大运河江苏无锡城区段。当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发(还月亮)新闻链接: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一位新郎在京杭大运河杭州北新关码头迎娶乘船而来的新娘(2014年4月26日摄)。 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发(李忠)新闻链接: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这是京杭大运河杭州终点标志—拱宸桥(6月21日摄)。 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发(李忠)新闻链接: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2013年9月,在河南省洛阳市首阳山镇洛河滩里,暴雨冲出的水沟内发现一艘深埋地面4米以下的木质古船。沉船所处的位置距离现在的洛河河道不足50米,船身最宽处3.2米,总长度大约17米。根据史料记载,这艘沉船所处的位置,正是隋唐大运河漕渠的故道。 6月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新闻链接: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工人在喷水养护京杭大运河华家口“糯米大坝”(2013年5月17日摄)。这段“糯米大坝”位于河北省景县安陵镇华家口村,是大运河上一个拐弯处。历史上,大运河华家口村段多次决口,1911年,时任景县知县的王为仁主持修建这段大坝,用三七灰土加糯米浆逐层夯筑,增加了韧性,此后再未决口。2013年,华家口“糯米大坝”被列入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点。 6月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新闻链接: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在京杭大运河山东枣庄台儿庄段,两支参赛龙舟队经过台儿庄古城安澜门(6月2日摄)。 6月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新闻链接: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在江苏扬州古运河文峰寺西河段,每天都能看到一位老人划着一只小船往返河两岸义务渡客,该老人姓许,周边邻居都称“许大爷”。许大爷30年前定居扬州,因生计原因变卖了过去的5吨大船,干起了别的营生,但由于喜欢船,他最终还是购买了一条小船,空闲时就在运河上划划船过一把划船瘾,有居民需要到对岸时许大爷也会顺便带上(2013年11月28日摄)。 6月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新闻链接: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行人冒雪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拱宸桥上走过(2014年2月18日摄)。 6月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新闻链接: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杭州市运河桥西历史街区的仿古建筑上挂满红灯笼(2009年2月5日摄)。 6月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申遗成功,只是起点—写在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之际新华网北京6月22日电(记者姜潇、苑苏文、贾钊)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相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处。一条是现存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一条是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凝聚了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晶。而对于正在致力于文化建设与保护的中国来说,“一河一路”的申遗成功,只是又一个传承悠久文明、保护古老文化的新起点。跨国申遗,中国首次丝绸之路,是古代一条以丝绸贸易为主,通往西域的商路,是古代东方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技艺交流的重要通道。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对“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报世界遗产,并获得了成功。“丝绸之路项目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推动下的一个项目。”在离京参加本届世遗大会时,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曾对记者这样表示:“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在过去是没有的。可以说,这是我国第一个跨国项目。”跨国申遗,中国首次。不仅有助于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交流、合作,更能有效推动各地区、不同国家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说:“在申遗过程中,中国和其他两个国家的合作非常密切,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发展繁荣,也努力克服存在的各种差异。这次申遗成功,对推动不同国家发展的意义更加明显,也为今后跨国管理、文物保护提出了更多要求。”回首丝绸之路的历史起源,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作为一条中国连通西方、走向世界的路,丝绸之路寓意着友好与交流。“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在跨国项目中所取得的经验,为将来做好其他跨国项目打下坚实基础。”童明康说。“活态遗产”大运河,保护管理面临挑战大运河是由国家修建的最大的且最古老的内河水道系统,绵延3000公里,跨越两个直辖市、六个省,直到现在还和国民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陈同滨向记者感慨:“大运河是中国独立申请的唯一项目,虽然准备充分,但是难度也相当大。”“与丝绸之路不同的是,'活态遗产'是大运河的显著特征,因此在保护管理方面,挑战更大。”陈同滨告诉记者,“可以说,大运河在保护管理方面矛盾更为突出,解决起来更需要时间。但值得欣慰的,因为申遗的投入,大运河已经得到了比较完善的保护,这种进展可以用'伟大'来形容。我们为大运河能走到今天,感到自豪。”“申遗的最终目的是加强保护”申遗成功之后,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位申遗专家不断强调:申遗的最终目的还是加强保护。“不是申报成功就没事儿了。”陈同滨告诉记者,“其实很多项目在申请过程中,保护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甚至与国际水平接轨。但申报成功后,还需要加强进一步的管理,加大投入。比如提高保护的标准,从全新的局面开展保护工作。今后探讨的重点还要放在如何推动跨国保护上,三个遗产地国家要组建保护联盟,形成互相协商的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也认为:历史是民族的记忆,对一个民族、国家来说,有历史的记忆才会有凝聚力,而保持这种记忆的方法就是予以保护。“重申遗、轻保护”是一种短视行为,各地方政府要保持冷静头脑,不要因为申遗成功了就放松保护,不能把重点放在过度开发利用上,要让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新闻链接: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在天津市北辰区张湾村明代沉船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工作人员在对沉船进行保护处理(2012年5月28日摄)。 2012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京杭大运河天津段考古发掘出两艘明代沉船,出土元、明、清时期铜、铁、瓷、陶、骨、木、竹等不同质地文物及标本600余件。这两艘沉船均为木质结构,第一艘沉船损毁严重。第二艘沉船整体保存较好,呈东西向覆扣在河道底部,全长约13米。这两艘沉船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漕运史、水利史、船舶发展史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同时,也为京杭大运河申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6月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新闻链接: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2014年什刹海漕运主题游船在北京什刹海开航(2014年4月20日摄)。 6月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新闻链接: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2000年12月21日是北京地安门外的后门桥修复后对游人开放的第一天,大批老北京市民前来观看重现历史风貌的后门桥。后门桥是京杭大运河的一处重要遗迹。后门桥原名万宁桥,亦称地安桥,始建于元代,后由于历史原因被废弃,桥身下半部埋入地下。经过修复,后门桥恢复了原来的风貌,成为北京什刹海景区的一处重要古迹景点。 6月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新闻链接: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这是隋唐大运河安徽泗县段发掘出的古代运河渡口(2012年6月28日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隋唐大运河安徽泗县段第四个考古点的勘探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唐宋时期文物,还发现了约20余个疑似宋时期的古人脚印,这是隋唐大运河发掘以来首次清晰发现古人脚印。 6月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新闻链接: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江苏淮安里运河雪景(2014年2月7日摄)。中国的运河修凿历史悠久,从先秦到近代,遍布全国各地。但大运河各段都有自己的名称,江苏省长江以北称为中运河和里运河。 6月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新闻链接: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2014年4月28日,江苏省扬州市正式开通京杭大运河“扬州-邵伯-高邮”豪华休闲水陆游专线,这条线路串起了茱萸湾、凤凰岛、邵伯古镇、高邮盂城驿等景区景点,集中了历史文化、生态景观、名镇风采、休闲美食等旅游资源,全程约45公里。 6月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新闻链接: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书友们在杭州富义仓讲述晒书的故事(2013年7月13日摄)。清末时期修建的用于储存货物的“富义仓”是运河杭州段主干道沿线唯一一个保存基本完好的仓库码头。 6月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新闻链接: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一位垂钓爱好者在北京通惠河高碑店流域的湖面上垂钓(2011年11月2日摄)。 6月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新闻链接: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这是2010年10月3日拍摄的杭州市塘栖“水北风情特色街”的广济桥。“水北风情特色街”是杭州市运河综合保护工程2010年主推的三条特色历史街区之一。 6月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新闻链接: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为中国大运河资料图片。新闻链接: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据央视报道,当地时间6月22日上午10时许,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46个项目。图为中国大运河资料图片。